最近,“保水蝦仁磷酸鹽超標,部分商家超量添加保水劑、包冰增重”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那么,保水劑到底是什么?“保水蝦仁”到底能不能吃?

什么是“保水劑”?

市面上的蝦仁大多使用“對蝦”作為原料。對蝦個頭大,殼薄肉厚,味道也比較鮮美,重點是價格也不算高,頗受大眾歡迎。

對蝦在被捕撈上岸后,一部分直接流入市場以活蝦的方式出售,另一部分則會先進行冰鎮(zhèn)保鮮,送入工廠被制成蝦仁。在經歷清洗、去蝦頭蝦殼蝦線等流程后,此時就有了一個重要的步驟——保水。

在技術還不那么成熟的過去,蝦仁的保鮮是一項難題。若不加處理,直接冷凍保存,低溫會破壞蝦仁本身的細胞結構,導致水分流失,顏色變暗、個頭也會縮水,到最后要吃時口感變得很柴。于是商家想到了加入水分保持劑來保持蝦仁的Q彈新鮮。

保水劑即食品水分保持劑,能保持蝦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長保質期,業(yè)內稱這樣的方式為“保水”或“泡藥”,但部分生產廠家在加工水產品時違規(guī)、超量添加保水劑,來“給蝦增重”。

保水劑的主要原料是三聚磷酸鈉以及其他磷酸鹽,它是一種高吸水性的無機化合物,無毒無害,可以反復吸水、釋水,在農業(yè)上被稱為“微型水庫”。

除了應用于冷凍水產品的保鮮之外,保水劑還常應用于罐頭、果凍、熟食產品等等。

合理使用保水劑沒有問題

近幾年也出現了不含磷的保水劑,比如使用食鹽、碳酸氫鈉,或一些不含磷的復合保水劑。

浸泡過保水劑的冷凍蝦仁,看著水潤有光澤,炒熟后口感脆卟卟的,十分Q彈。也方便冷藏運輸,不容易變質敗壞。

對商家來說,保水劑還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壓秤。在國家標準下(每1kg的水添加不超過5g保水劑),隨著浸泡時長不同,蝦仁可以增重10%-30%不等。

這是保水劑合理的增重范圍,但有些無良商家超量使用保水劑,一袋蝦仁能化出半袋水,商家的成本下降,消費者成了冤大頭。而且保水劑主要是磷酸鹽,攝入超量的磷酸鹽可能會影響鈣的吸收。

因此,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添加保水劑,沒有任何問題,但如果是充滿了“科技與狠活”的蝦仁,只能高喊二字:快跑!

如何選購蝦仁

1.看配料表

無論是網購還是在線下商超選購,看配料表總不會出錯的。如果配料表只有蝦和食用鹽,且注明是單體冷凍,就是使用的不含磷保水劑。

2.看價格和冰衣厚度

買蝦時,個頭很關鍵,一般店家都會注明40/50/70/80等,這些數值表示1公斤的蝦尾數,數值越小,說明蝦個頭越大,價格也會越貴,看商家的包裝也就能估算出一只蝦大約的重量。

一些渠道不明的直播間、散裝貨,可能標重200克,但每只蝦仁都掛著厚厚的冰衣,解凍后實際為100多克出頭,折損率高達50%甚至更多,購買這種蝦仁的消費者就是純純的冤大頭了。

因此,如果剝好的蝦仁價格低到離譜,這個便宜我勸你別撿。

編輯:于悅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