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蕪湖美的廚衛(wèi)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貨值28萬元的儲水式電熱水器,在蕪湖港國際集裝箱碼頭裝船,這批貨物將通過“聯動接卸”模式運抵上海洋山港后直接發(fā)往海外。“水運運力大,港口多條航線直達,通過‘聯動接卸’模式,原先的‘陸水中轉’變成了‘水水中轉’,平均每標箱能節(jié)省物流成本約600元,同時也為我們節(jié)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實現出口貨物即裝即走!笔徍赖膹N衛(wèi)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感慨道。
同樣受益的還有奇瑞汽車。得益于“聯動接卸”模式,奇瑞汽車可以直接從蕪湖“登船出!保骄颗_車節(jié)省物流成本約150元。
這一變化,源于安徽交通領域一場持續(xù)數年的“對標”行動。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的重要參與者,安徽省交通運輸廳不再滿足于“跟著走”,而是主動“靠上去、融進去”,以滬蘇浙為鏡,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核心,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制度規(guī)則“軟聯通”、服務群眾“心聯通”,十一批累計報送牽頭對照學習舉措46項、采信率100%,在全省政策舉措成效評估中位居前列。
打通“動脈”,從“斷頭路”到“樞紐網”的立體攻堅
交通一體化,基礎設施是骨骼經脈。過去安徽曾面臨省際“斷頭路”多、網絡化程度不高的窘境。對標滬蘇浙,首要在打通“動脈”,實現規(guī)劃的“等標引領”和項目的“等高對接”。
“過去從寧國到浙江安吉,需要盤山繞行,費時費力。隨著寧國至安吉高速公路安徽段已于2023年建成通車,兩地車程已大幅縮短,聯系更加緊密!毙鞘薪煌ň忠晃豁椖控撠熑私榻B。這僅是安徽攻堅推進的多條省際高速公路之一。與此同時,G36寧洛高速等通往長三角方向的主通道正陸續(xù)完成擴容升級,旨在讓連通長三角的省際主通道基本實現八車道以上通行。
一組數據見證了這一“破壁”的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6153公里、居長三角第1,實現從“縣縣通高速”向“縣城通高速”的新跨越;其中,六車道及以上高速公路里程達1099公里、占比17.9%,較“十三五”末提高5.4個百分點;連通長三角省際主通道基本實現八車道以上通行,對接長三角地區(qū)高速公路出口20個、中部地區(qū)高速公路出口18個。四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2313公里,居長三角第2,較“十三五”末新增511公里。
“水運安徽”戰(zhàn)略也在重塑格局。學習江蘇“水運江蘇”的思路,安徽不僅學其形,更學其神,進而提出了“水運安徽”戰(zhàn)略。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闡釋,“從過去‘就水運抓水運’,轉變?yōu)椤⻊杖〗洕鐣l(fā)展、融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痹谶@一理念驅動下,安徽四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到2313公里,居長三角第2,較“十三五”末新增511公里,“雙通道達海、兩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的格局正加速形成。
除了陸路與水路,安徽的天空也在“打破”省界。安徽已完成低空空域改革試點,相關經驗被中央空管辦推廣。目前已建成9座通用機場,累計劃設發(fā)布84個年度低空空域、70條航線,并開通了合肥至鎮(zhèn)江、蕪湖至建德等跨省低空航線!暗涂蘸骄的開通,不僅是交通方式的補充,更是為區(qū)域經濟合作、旅游聯動打開了新空間!笔〗煌ㄟ\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激活“潛能”,從“物流成本”到“服務體驗”的系統(tǒng)重構
交通的優(yōu)勢,最終要體現在降本增效和百姓的獲得感上。安徽在對標學習中,將滬蘇浙在運輸服務、行業(yè)治理上的“先進打法”創(chuàng)造性轉化,讓物流“筋絡”更順暢,讓出行體驗更舒心。
物流降本增效,“皖貨皖運”暢行天下。服務安徽“首位產業(yè)”發(fā)展,交通部門“一企一策”制定汽車企業(yè)運輸保障方案。目前已建成運營3艘“7000車位”國際滾裝船和5艘“330車位”內河滾裝船,1-9月全省完成滾裝汽車吞吐量32.8萬輛、同比上升18.9%。
學習滬蘇浙的“一單制”“一箱制”,安徽創(chuàng)建3個國家級、30個省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常態(tài)運行多式聯運示范線路151條、鐵海聯運班列10條。主動推進滬皖一體化通關,沿江五港、合肥港與上海港建立“聯動接卸、視同一港”監(jiān)管模式,通關時間節(jié)約1-2天,蕪湖至洋山港單箱水路運輸成本較公路降低1500元。攜手打造“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的滬皖航線共艙管理模式,船舶裝載率由54%提高到85%,運輸費用下降近20%、運輸周期縮短2天以上。
成效是顯著的。今年上半年,水路貨運量占綜合運輸比重37.1%、高于全國20個百分點,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降至13.1%、低于全國0.9個百分點、在長三角略高江蘇低于浙江。正因如此,2024年,全國交通物流降本增效現場會在皖召開,肯定了安徽的探索。
出行服務提質,“暖心細節(jié)”浸潤民心。對標學習,最終要讓群眾有感。安徽是繼江浙之后,全國第3個免收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拖車、吊車服務費的省份,每年“讓利于民”約6000萬元;聯合發(fā)布重點節(jié)假日長三角高速公路出行指南,“一路一策”制定保通保暢方案,假日期間安徽高速“扛下所有、為愛讓道”的暖心做法刷屏引流。
在公共交通方面,全省16個省轄市城市公共交通站點500米覆蓋率達90%以上,其中合肥、宿州、銅陵、亳州達100%;提升無障礙適老化出行服務水平,今年新增11條敬老愛老公交線路,新增(更新)低地板及低入口車輛251輛,完成適老化改造站點160個,細微之處彰顯城市溫度。此外,攜手滬蘇浙開通跨省毗鄰公交線路53條,有效解決省際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
革新“理念”,從“制度藩籬”到“發(fā)展生態(tài)”的深層變革
最深層的對標,在于思想觀念和制度規(guī)則的變革。安徽在學習中意識到,必須由表及里,學其“理念思維”與“手法打法”,才能實現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跨越。
執(zhí)法監(jiān)管領域,實現從“罰單”到“處方”的轉變。學習蘇浙“雙書同達”“輕微免罰”做法,升級推出“三書同達”“承諾輕罰”“執(zhí)法回訪”等柔性執(zhí)法方式,累計辦理輕罰免罰案件1.19萬余件、減免罰款1773.4萬元。“這不僅僅是減輕企業(yè)負擔,更是在傳遞信用有價的理念,引導行業(yè)自覺守法。”一位基層交通執(zhí)法人員如是說。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對標滬蘇浙的法治化營商環(huán)境,安徽編制全省交通運輸政務服務事項“全省一單”,178個市縣服務事項實現事項范圍、申請材料、承諾時限、辦理流程、辦理深度的“五統(tǒng)一”,申請材料精減27.26%、辦理時限壓減86.4%,政務服務便捷度位居長三角第二。
針對皖籍船舶長年在浙營運、船員適任證書換發(fā)來回跑的問題,與寧波海事局建立“代收轉辦+體檢互認”機制,實現內河船員證書“掌上辦、就近領、送上船”,單次辦證時間壓縮60%以上、節(jié)約單個船員來回成本1000元以上。全省服務行業(yè)居民滿意度調查連續(xù)兩年蟬聯第1。
用“平臺思維”匯聚合力。安徽深刻領悟到,滬蘇浙的強大在于體系化的打法。安徽成立150家企業(yè)、高校、中介服務機構等參與的交通運輸發(fā)展聯盟,組建理事會和交通工程建設、交通投(融)資、多式聯運3個專業(yè)委員會,聯盟成立現場即有10家我省內外貿企業(yè)與物流業(yè)合作簽約;創(chuàng)新推出“皖通貸”融資品牌并與9家銀行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獲得8000億元授信額度的專項金融服務。截至2025年9月末,全省銀行業(yè)支持交通運輸行業(yè)貸款余額6448億元,“十四五”期間年均增長14%,為交通強省建設注入了磅礴的金融活水。
【記者手記】
對標滬蘇浙,對安徽而言,早已超越簡單的“借鑒”與“模仿”,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近年來,安徽不僅是學習具體的修路架橋、政策條文,更是學習其“跳出交通看交通”的開放思維、“對標國際一流”的視野格局,以及“勇立潮頭敢為先”的改革銳氣。
對照學習滬蘇浙必須由表及里看本質、因地制宜重轉化、系統(tǒng)集成強體系、主動創(chuàng)新促升級。就比如在長江船舶污染防治協(xié)同立法中,蘇滬對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實行免費接收且上海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安徽沒有照搬全免費模式,而是根據本省沿江五市的財力和上游情況,因地制宜規(guī)定內河船舶生活垃圾等實行免費接收,確保了基層能夠“接得住”。這種實事求是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正是安徽對標學習走向成熟和深入的標志。
如今的安徽交通,正將“對照學習之形”轉化為“思想理念之變”,進而激發(fā)出“高質量發(fā)展之勢”。這條對標之路,不僅打通了區(qū)域的物理動脈,更激活了發(fā)展的內生潛能,讓安徽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壯闊畫卷中,揮灑出愈加濃墨重彩的筆觸。
(記者 史睿雯)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