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國防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創(chuàng)新,9月12日,保定市第十七中學以創(chuàng)建“黨建+大思政”紅色少年品牌為引領,攜手順平第四學校、阜平龍泉關學校等本地友好校,聯(lián)動新疆且末縣二中、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水利學院師生等共7500余人,與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以下簡稱“軍博”)共同開展“云參觀·同上一堂思政課”活動。

作為一所傳承120年紅色基因的學校,保定十七中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緊扣“紅色少年賡續(xù)紅色血脈”主題,彰顯鮮明的十七中特色,為新時代思政教育注入紅色活力。此次活動也是雙方深化“共聯(lián)共建共教”合作的關鍵實踐,為跨區(qū)域、沉浸式思政教育探索了可復制的新路徑。

當天,隨著軍博講解員李征的引導,一場跨越數(shù)千公里的沉浸式云參觀正式開啟。河北、新疆等地的師生通過大屏幕同步“走進”軍博抗日戰(zhàn)爭展館:逼真的場景還原讓人身臨其境,360度高清呈現(xiàn)讓展柜里的每一件文物細節(jié)清晰可見。李征結合展品與歷史圖片的生動講解,將平型關大捷、劉老莊連等經(jīng)典抗戰(zhàn)故事娓娓道來!暗谝淮瓮ㄟ^云端‘走’進軍博,仿佛能感受到當年戰(zhàn)士們的熱血與堅守!币晃粚W生在互動中說。這種打破時空限制的沉浸式體驗,不僅讓師生們直觀感悟到革命先輩的奮斗歷程,更在“眼見為實”的震撼中深化了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理解。

在講解中,李征以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為紐帶,點燃了師生們的家國情懷。活動中,保定市第十七中學學子演繹的《穿越時空的信》成為全場高潮——學生們以陳啟明的視角,向母親趙云霄寫下跨越百年的“回信”,字里行間滿是思念與傳承,讓在場師生熱淚盈眶。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一次次真摯的互動,讓愛國情、強國志在師生心中深深扎根,轉化為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動力。

作為紅色教育合作的重要基礎,資源互通始終是雙方協(xié)作的核心。2025年7月暑假,保定市第十七中學書記孫寧便帶領師生走進軍博,實地感受革命文物的歷史溫度與精神力量。在此基礎上,雙方進一步構建“革命紀念館紅色資源進校園”機制。如今,學生在課堂上便能近距離“觸摸”銹跡斑斑的抗戰(zhàn)槍支、品讀飽含家國情懷的革命信件,讓原本停留在課本中的歷史,以更鮮活、更立體的方式走進師生視野,真正實現(xiàn)“讓歷史說話,讓文物發(fā)聲”。

下一步,保定市第十七中學與軍博將進一步深化共建合作:一方面,推動“館藏資源+校本課程”深度融合,開發(fā)系列紅色微課、研學手冊,讓國防教育融入日常教學;另一方面,打造“線上云參觀+線下研學營”雙軌模式,組織師生分批走進軍博實地研學,并邀請軍博專家進校園開展專題講座、文物故事宣講,去軍博唱紅歌,開展“紅色少年講故事”等活動。同時,雙方還將聯(lián)合跨區(qū)域合作學校,發(fā)起“紅色基因接力傳”行動,通過線上故事分享、紅色作品共創(chuàng)等形式,讓紅色基因在多地師生間流動傳承。(孫寧 趙永常 孫曉娟)

編輯:李瑤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wǎng)”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wǎng)“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