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三亞亞沙會沙灘排球、沙灘手球、攀巖競賽場館效果圖。(三亞亞沙會組委會供圖)

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以下簡稱三亞亞沙會)定于2026年4月22日至30日在三亞舉辦。日前,三亞亞沙會14個競賽場館效果圖一經“曝光”,熱度高漲,吸引了許多關注的目光。

三亞亞沙會14個競賽大項賽場多數設在該市天涯區(qū)三亞灣天然海岸線沿線,與三亞的濱海資源深度契合。這些場館并非孤立的競技之地,而是地域特色、辦賽理念與城市未來的具象表達,在“水、沙、岸、館”的有機組合中,書寫了賽事場館設計的新思路。

布局之巧

一線串珠的地域共生

三亞亞沙會競賽場館最鮮明的特色,在于對濱海資源的精準利用,以22公里的三亞灣海岸線為軸線,將11個競賽場館如珍珠般串聯(lián)排布,構建起“一線串珠、多點聯(lián)動”的空間格局。

沙灘排球、沙灘手球、攀巖三個競賽項目選址于天涯海角游覽區(qū)西側,三亞灣御海俱樂空間的沙灘足球、沙灘摔跤、柔術、臺克球四個競賽項目賽場直面碧波,海月廣場水域承載公開游泳與水球賽事,鳳凰島則為沙灘田徑提供了獨特的海景舞臺……這種布局讓每一場賽事都成為自然景觀的延伸,觀眾在觀賽之余可盡覽椰風海韻,運動員則能在海風與陽光中感受運動的魅力。

龍舟項目選址在三亞河,三人籃球將在三亞體育中心舉行,展現了布局的彈性智慧,既堅守沙灘賽事的濱海底色,又根據項目特性實現功能分區(qū),配合半小時通勤圈的交通規(guī)劃,讓自然稟賦與賽事效率形成互補。

建造之智

節(jié)儉實用的“臨時美學”

在“節(jié)儉辦賽、高效實用”理念指引下,三亞亞沙會競賽場館的建設走出了一條輕量化建設之路。14個競賽項目中,三人籃球直接復用現有場館,其余12個場館均以臨時設施為主體,總占地約28萬平方米的臨建設施,僅用3.03萬平方米功能用房便滿足了賽事需求,更設置1.29萬個臨時座席保障觀賽體驗。

開閉幕式舉辦地亞沙公園指環(huán)劇場,通過改造升級將座席從4589席增至6520席,以“節(jié)儉辦賽”理念實現功能擴容。

這種“臨時化”設計并不簡單,已完工的沙灘排球、沙灘手球、攀巖場館,在賽事照明、供水排水等專業(yè)配套上均達到國際賽事標準,既避免了賽后閑置的資源浪費,又守護了三亞濱海生態(tài)的完整性。

長遠之謀

賽時賽后的價值延續(xù)

場館是體育盛會落地的載體,如何讓場館不只為賽、不止于賽?三亞在規(guī)劃之初便打破“一賽一建、賽后閑置”的困局,將“賽時需求”與“賽后惠民”深度綁定。

三亞體育中心等場館賽后將持續(xù)服務于市民健身與文體活動,部分臨時設施則會轉化為社區(qū)體育資源,讓賽事遺產融入民生,帶動體育經濟、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yè)發(fā)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海岸線的自然融合,到臨時設施的務實創(chuàng)新,再到賽后利用的長遠布局……三亞亞沙會競賽場館的設計證明,體育賽事場館可通過對地域特色的精準把握,實現體育精神與城市發(fā)展的同頻共振。(記者郭暢 李艷玫)

編輯:陶淦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