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五一假期,食品安全別“掉線”,湖南疾控提醒來啦

五一假期,大家是不是滿腦子都是各種美食?燒烤、海鮮、甜品……光是想想就已經(jīng)開始流口水了!不過,美食雖好,若是不小心遇上食品安全問題,就是大麻煩了!別擔心,湖南疾控中心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超實用的五一食品安全攻略,讓我們一起開開心心享美食,健健康康過假期吧!

食品選購:把好入口第一關

選擇正規(guī)渠道:買食品時,認準證照齊全、信譽良好的商超和市場,遠離“三無”產(chǎn)品,質量更有保障。

查看食品標簽:仔細查看生產(chǎn)日期、保質期、生產(chǎn)廠家等信息,拒絕過期和臨期食品。高油高鹽的預包裝食品雖美味,也應適量。此外,包裝破損、脹袋、漏氣或標簽模糊的產(chǎn)品,千萬別買!

注意食品感官:生鮮食品要新鮮;肉類應色澤正常無異味,表面干爽無黏液;蔬菜應無黃葉和腐爛;水果應飽滿無病斑。

外出就餐:選擇放心餐廳

查看餐廳資質:證照齊全、衛(wèi)生良好、信譽度高的餐館,才是“理想之選”。注意查看營業(yè)執(zhí)照和食品經(jīng)營許可證,也可參考網(wǎng)絡評價,跟著“吃貨大軍”選擇口碑好的餐廳,一般不踩雷。

注意菜品選擇:高風險菜肴要慎重,生食海產(chǎn)品、冷食、野生菌類、河豚魚、野菜等食物處理不當可能會存在食品安全隱患,點餐時應謹慎。按需點餐,杜絕浪費,做“光盤行動”踐行者。

注意餐廳環(huán)境:環(huán)境整潔、通風良好的餐廳,用餐更舒心,食品安全風險也相對較低,可別在臟亂差的地方委屈了自己的胃。

家庭烹飪:規(guī)范操作保安全

食材采購與儲存:食材分類存放,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合理儲存,蔬果放通風處或冰箱保鮮,肉類海鮮冷藏或冷凍保存。謹記“冰箱不是保險箱”,時間長了也會孳生細菌,應定期清理冰箱,檢查食品保質期。

食品加工與烹飪:生熟食物分開加工,使用各自專用的刀具和砧板。烹飪時燒熟煮透,食物的中心溫度應達到70℃以上。也可以通過觀察食物的色澤質地進行判斷。例如,禽類肉質緊實,蛋類完全凝固,說明它們“熟透啦”。

餐具消毒與清潔:餐具使用后及時清洗消毒,可用消毒柜給餐具進行高溫消毒,或者用沸水煮10-15分鐘。還要定期檢查餐具的磨損情況,及時更換破損的餐具。同時保持廚房清潔衛(wèi)生,定期清理灶臺、抽油煙機、冰箱等設備,及時處理廚余垃圾,避免細菌害蟲在廚房“安營扎寨”。

旅游出行:安全攜帶與食用

選對食品:外出旅行時,可選真空包裝的肉類、豆制品、堅果等,保質期長且攜帶方便。若自制熟食,一定要燒熟煮透,食用前進行二次加熱。易變質的生鮮食品,應冷藏保存并盡快食用。

安全飲水:盡量飲用瓶裝水或經(jīng)過凈化處理的水,生水或未經(jīng)處理的自然水源盡量別喝。

個人衛(wèi)生:進食前洗手或用消毒濕巾清潔雙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食品,減少細菌傳播的風險。

環(huán)境衛(wèi)生:野餐或露營時,選擇干凈、衛(wèi)生的場地,將食品放在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若條件允許,可使用保溫箱或冰袋保證食物安全。

五一假期是享受美食的絕佳時機,但食品安全這根弦可不能松懈。不管是選購食品、外出就餐、家庭烹飪還是旅游出行,都要嚴格遵守食品安全規(guī)范,守護好我們的“美食之旅”。(張春祥 潘云鳳 汪強 張元超)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wǎng)”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wǎng)“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