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沈陽8月9日消息(記者李子平)六月末以來,遼河沈陽遼中段一片荒涼的河灘,成為全國觀鳥愛好者的圣地,來自北京、上海、云南、新疆、江蘇、廣東、山東、河北、吉林和遼寧各地的觀鳥愛好者,紛紛在此守候,有的甚至一連堅持四天。原因是這里出現了一只不常見的鳥兒——歐金鸻(音“橫”)。
“歐金鸻主要分布在歐洲北極苔原至泛北極地區(qū),這次突然出現在沈陽!庇^鳥愛好者田鳴鋒介紹,歐金鸻是鸻形目鸻科金鸻屬的鳥類,獨特的“白S型”帶紋從頭部延伸至側翼,辨識度很高。
傍晚,漫步在水中的歐金鸻(央廣網發(fā) 孫燚龍 攝)
田鳴鋒表示,盛夏時節(jié),是常被觀鳥愛好者稱作鳥荒的日子。因為這個季節(jié)鳥類數量相對較少,加之在烈日炎炎中每天見到的鳥大都是老面孔,觀鳥獲得感和體驗感都比較差,所以許多觀鳥愛好者都選擇了蟄伏,靜待秋高氣爽候鳥回歸。但是這只歐金鸻的出現,卻驚動了半個中國的觀鳥愛好者和攝影師。
遼河遼中段的這塊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好,一直是不錯的觀鳥地點。田鳴鋒告訴記者,“6月末,有位觀鳥愛好者‘老樹’去拍鳥,發(fā)現有一只鳥比較陌生,懷疑是歐金鸻。后經過鳥友群內的專家確認,確實是罕見的來自北極圈的‘稀客’!
歐金鸻獨特的“白S型”帶紋從頭部延伸至側翼(央廣網發(fā) 老樹 攝)
消息一下傳開。接下來的二十多天里,來自北京、上海、云南、新疆、江蘇、廣東、山東、河北、吉林和遼寧省內等各地的觀鳥愛好者紛紛來到了這個地圖上很難精準定位的地方,一睹歐金鸻的芳容,并發(fā)布到社交媒體。其中來自北京的幾位觀鳥愛好者甚至在遼中住了四天,直到拍到了理想的圖片才滿意離開。更執(zhí)著的還大有人在——兩位來自南京的觀鳥愛好者第一次來沒有找到歐金鸻,然后去呼倫貝爾玩了幾天,又回到了遼中,才得償所愿。
罕見鳥類造訪遼寧,在社交媒體上引發(fā)關注(網頁截圖)
“我先后去找了四次才拍到!睂O燚龍說,由于濕地附近白天總有牛羊放牧和越野車撒歡,膽小的歐金鸻只在日出、日落前后比較容易被看到。他和愛人在7月末第四次去拍,下午3點多來到遼河邊,頂著烈日用觀鳥鏡大范圍搜索,“一個多小時后,我愛人發(fā)現了目標,趕緊用對講機通知我。她在原地盯著歐金鸻的動向,我?guī)е鴥晌槐本﹣淼挠^鳥愛好者,從稍遠的方向繞過去。最后終于拍到了。”
為何觀鳥愛好者對于“新”鳥這么熱衷呢?“觀鳥圈有一手鳥和二手鳥的說法。罕見的鳥如果是自己最先發(fā)現的,那肯定是爽飛了。二手鳥的話,反正也很開心就是了!睂O燚龍解釋。
每天面對著“長槍短炮”,歐金鸻變得淡然起來,允許攝影師稍微近一些拍攝(央廣網發(fā) 風雨同舟 攝)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科學考察委員會常務委員孫曉明告訴記者,遼寧發(fā)現歐金鸻尚屬首次,此前歐金鸻曾在河北、山東、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有過發(fā)現記錄!傍B兒經常因為臺風等特殊因素離群單飛,脫離傳統(tǒng)的遷徙路線,在陌生棲息地落腳!睂O曉明說,也有的鳥兒因為“跟錯隊伍”,隨著別的種類的大批鳥兒飛行,失去了既定方向,造成“迷路”,被稱為“迷鳥”,一般每次只有一兩只出現。
“一些不常見的鳥類出現在傳統(tǒng)分布地外,跟近些年氣候變暖也有一定關系。”孫曉明介紹,近些年像白頭鵯、水雉等在長江以南區(qū)域生活的鳥類,也出現在北方,水雉最北飛到了沈陽康平,白頭鵯甚至在黑龍江出現過。
歐金鸻振翅欲飛(央廣網發(fā) 天空 攝)
此外,罕見鳥類的發(fā)現,跟觀鳥愛好者隊伍的壯大也有關系!斑@些年拍鳥的人多了,好多以往不太容易被發(fā)現的鳥被挖掘出來。以往只靠專業(yè)科研人員來記錄,人手還是不夠,F在拍鳥隊伍堅持在一線,經常有新發(fā)現。這是一件好事!睂O曉明說。
在遼中,當地農民也因為觀鳥愛好者的不斷到訪,熟悉了一些珍稀鳥類。“當地放牛羊的鄉(xiāng)親,都知道我們來觀鳥這個事了,遇到了還會問一句‘咋樣啊,見到沒有啊’。”孫燚龍說,“他們對鳥類也有了一些了解,我覺得這其實也是一種科普,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有促進作用。”但孫燚龍也注意到,部分越野愛好者在河灘內駕駛的行為,也影響到鳥兒的生存和繁衍,一些地面的鳥巢被車輪摧毀。
據田鳴鋒介紹,眼下,隨著雨季到來,遼河也迎來了汛期,歐金鸻經;顒拥臑┑乇缓樗蜎],這位“稀客”現在也不知去向,但是它留給觀鳥愛好者的美好瞬間永遠記錄在了相機里。

關注精彩內容